母亲节怀旧 ∣ 易中天:乡愁就是外婆的味道
14
星期日
2017年05月
母亲节
又到母亲节了。我想说说我的妈妈,还有妈妈的妈妈——外婆。
乡愁就是外婆的味道
文 / 易中天
请把音量减小到25%,温柔点击配乐
一
离开长沙那年,我六岁。
○ 童年的我
临走那天到外婆家告辞。
外婆家住的地方记不清了,就连我家是住在韭菜园还是贺家塘也记不住,只记得舅舅家住马益顺巷,因为成年以后还去过。
每次到舅舅家,舅妈都要给我做肉丸子汤。舅妈做的肉丸子好吃极了,可惜吃了无数次也没想到要学手艺,表弟周奋生亦不得其母真传,现在再也吃不到。
外婆家好吃的菜是豆豉辣椒蒸腊鱼。
六岁的孩子记事不多,只记得小时候经常到外婆屋里玩,每周一次。
妈妈是外公的长女,我是外公的长外孙。外公英年早逝,我没见过,只见过外婆。
外婆不是母亲的亲妈,是继母,对我倒是不见外,当亲外孙疼。长辈们说那是因为我长得乖巧。这也未必。反正外婆喜欢我,每次去都给我吃豆豉辣椒蒸腊鱼,我也因此老惦记着去看外婆。
○ 母亲(一排左)与外婆(一排中)
印象中的外婆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没有英雄事迹也没有传奇故事,笑话倒有一个:
我三姨结婚那年,小两口从西安去长沙看外婆。姨父刘冠鸿先生是西安话剧院演员,山东人,根本听不懂长沙话,便问见了岳母该如何是好。
三姨教他:甭管她说什么,你都点头称是。
姨父谨记在心。
到家,坐下叙话。
外婆说:冠鸿,你来了?
姨父恭敬地点头:是。
外婆又说:路上辛苦了!
姨父又恭敬地点头:是。
外婆接着说:我老了,快死了。
姨父仍然恭敬地点头:是。
除了这后来听说的故事,就只记得腊鱼。
二
○ 外公和外婆
自己做了外公以后,才知道了外婆的一些事。
原来,外婆朱濂是民国总理熊希龄夫人的侄女,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朱经农的妹妹,燕京大学英语系毕业。不过,就算我在长沙时知道这些,也不会在意。这些陈年往事,哪有豆豉辣椒蒸腊鱼重要?
会做鱼,才是外婆。
○ 外公周诒铣律师卡
外公周诒铣则毕业于湖南法政学校,在北平当律师,曾经受熊希龄的委托,为晚清君主立宪派大臣载泽的后人,索回了被家奴贪污和藏匿的财产。他们结婚后,我母亲也从湖南乡下来到北平,住进熊府,又上了北平幼稚师范。
幼稚师范就是幼儿师范。北平幼稚师范学校也是熊希龄创办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而且招生简章公开声明:
“ 文凭迷请不要来! ”
对!
进入北平幼稚师范,就要为幼儿教育作贡献。后来我看他们的照片,听他们的校歌,确实感动。
○ 北平幼稚师范老照片,二排右三为母亲
但,母亲刚刚毕业,就卢沟桥事变了。
避难天津的外公决定让外婆和母亲带着三个年纪还小的弟弟妹妹回湖南,他自己则因为肺结核而客死他乡,逃到所里(今湖南省吉首市)的孤儿寡母只能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正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所里设有保育院。有燕京大学文凭的外婆便当了院长,学幼儿教育的母亲则当了主任。
○ 周树奇保育院档案
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国共两党妇女领袖宋美龄和邓颖超等人共同建立的,并且在大后方各地设立了保育院,比如谢晋导演《马背上的摇篮》所写的延安保育院。保育院的孩子都是抗战烈士的遗孤。那时还没有结婚的母亲对于他们,半是姐姐半是妈妈。
○ 母亲和她的学生
这恐怕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孤儿寡母和相依为命。所以直到现在,那些老人们回忆起他们的周老师,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不过,国难当头,又在湘西山区,日子应该过得够苦的。
豆豉辣椒蒸腊鱼,也可以有吗?
三
2013年12月,我随中央电视台《客从何处来》摄制组到了吉首。那时八项规定刚刚颁布,晚饭的餐桌便摆满了咸菜。
我想,当年母亲和外婆,就是吃这个下饭的吧?也许,还能听见苗寨飘来的歌声。
但,这些咸菜里,还有外婆的味道吗?
没有了,就像现在长沙超市里的腊鱼。
用辣椒豆豉蒸,也没用。
原来的所里保育院,现在也变成了吉首二小。孩子们依然可爱,校长和老师都很敬业。也许,他们未必全都知道战时儿童保育会,但有一种东西总是会薪尽火传,就像那冬日里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
山泉是在那天上午看见的。
当时天上下着小雨,我们来到吉首的一个景点。那是怎样的壮观啊:
深不可测的峡谷四面,群山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削得笔直。
悬崖峭壁环绕之中,一座山峰孤零零拔地而起,有如摩天大楼。山顶上的观景台,被当地人依屈原诗意命名为天问台。
站在天问台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山上的苗寨隐隐约约,枯水季节的瀑布从周围的峰顶跌落下来,虽是涓流,却不绝如缕。
于是口占一绝:
是的,天地在变,世道会变,唯有母爱不变。
谨以此文此诗,献给所有的母亲和外婆。
易中天官方公众号
ID:yztzhs
历史/文化/教育/时政/随笔
视频/图文/有声读物
“妈妈,辛苦了。”
2017.05.14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献给最伟大的母亲